《大江大河2》编剧唐尧:如果剧本超过30%要修改,那为什么要开机?
编剧的工作永远都是在影视剧项目的最前期,存在着非常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他们的工作异常孤独,一直存在着没有保障的情况。
编剧被欠薪、被骗剧本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即便有了合同保障,在创作同时也要接受来自平台、制片方、导演、文学策划的种种建议,仿佛影视剧项目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剧本创作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此情况之下,编剧应该如何自处呢?
【新国剧访谈录2021】第四期嘉宾是《大江大河》系列作品的编剧唐尧,他将以成功作品和行业头部影视制作公司正午阳光的合作经验为例,来解答编剧们可能遇到的困惑。
强加或者强删爱情戏都很别扭
娱理:拿到《大江大河》原著小说时,“忠于原著”是否在您的考虑范围之内?
唐尧:在我的认知中,原著作者和编剧、导演、演员之间的关系,是原著作者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而编剧、导演、演员等等则是在还原那个真实存在世界的温度、气息,人文的精神,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身上的喜怒哀乐。在对原著进行改编的过程中,我们正是在不断地创造和寻找或者去描述这个世界,直到真正进入它。
不同的小说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激发,编剧是第二棒,我们要把那个世界观察得更具戏剧性,更凝练。原著作者、编剧、导演、演员共同的工作就是怎么把那个世界还原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有力量,编剧的改编、改动也是基于和原著作者一样的,对于同一个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娱理:在做人物小传、大纲等筹备工作之前,您觉得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唐尧:大纲、人物小传、分集、分场这些我觉得都不重要。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人物身上的起止点。
比如《大江大河》的主人公之一宋运辉,他身上的起点,就是在革委会门前,烈日下穿着小背心,背《人民日报》社论的时候。那一刻,他身上背负着的出身不好、成分不好的压力,背负着希望改变命运的强烈冲动,同时也有过去的、已经结束的时代给他的惯性的压力和歧视;那一刻,所有的情绪在这个年轻的男孩儿身上都体现了出来,这就是宋运辉一生的起点。
《大江大河》,王凯饰演宋运辉
我们找到这个起点,把它作为锚点,再去纵向地剖开这个时代——我们的故事基本设定在1998到2000年结束,就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算是一个契机,在这个点上,宋运辉这个人物在这20年里经历了什么。起点找到了,终点是什么?终点我们似乎也在不断地创作过程中已经找到了,就是中国工业的代表,中国不断现代化的代表。就落笔落在中国的化工走向世界,世界化工领域的霸权集团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对待中国。
起点和终点都找到的时候,《大江大河》的整个故事在我们心里基本上就有了创作的冲动和基石。而在这两点当中,起点可能更重要,就是找到起点,故事的一半已经找到了,剩下的一半就是怎么让它再发展。
《大江大河》,王凯饰演宋运辉、童瑶饰演宋运萍
娱理:宋运辉作为《大江大河》的灵魂人物,他在1和2两部之间的变化和成长是什么?
唐尧:我一直反对一个观点,就是说故事是编剧编出来的,其实故事不是编剧编出来的,不是作者创作出来的,我们不是这个笔下世界的造物主,而是这个世界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宋运辉的命运、雷东宝的命运、杨巡的命运,所有人的命运,他们在那个世界里已经完成了,我负责的就是贴近他们去观察。其实他们的命运和成长不受我的左右,如果我想让他们在某个阶段成为英雄,是非常难的,而且故事一定不好看。
从目前《大江大河》的播出效果来看,我们的尝试或者我们的观察得到了观众一定的认可,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喜欢自然发生的东西,更喜欢那种浑然天成的结构。
宋运辉这个人的发展其实是他在他那个世界里自然成长的,他有他的脾气和规则,有些事他就是干不了,也有些事他就是特别擅长。我们也尝试过去让他做一些别的事情,但我们发现改变不了,包括雷东宝、杨巡,编剧笔下的人物会用各种方式告诉你,你写错了,你推得不对,你把他放那个环境里,他就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你只能把他拉过来,去尊重角色的选择,忘掉自己,沉下心来去观察角色,这是创作的必然。
《大江大河2》,王凯饰演宋运辉
娱理:《大江大河2》的感情线很靠后才出来。观众其实是喜欢情感故事的,关于这一点,您犹豫过吗?
唐尧:有些人认为爱和死亡是永恒的主题,但其实不能那么狭隘地理解,爱就是男女之爱,就是谈恋爱的爱,爱是个很宽泛的主题。我们写的其实是人性,是不同时代里大家能够共同感受到的、我们文化传承下的人性。我们所有选材的原则就是要找到能抒发和表达人性的素材和方式。
我只反对一点,就是强行上爱情,或者说强行的没有爱情,它都很别扭。《大江大河2》有些观众开玩笑说,程开颜应该吃醋的对象是“东海厂”,它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东海厂确实寄托了宋运辉更多的情感,寄托了宋运辉更多的关注度,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老婆总是在失落。
《大江大河2》,王凯饰演宋运辉、周放饰演程开颜
在剧本创作后期,已经写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我也在跟导演聊,我说我们为什么要写宋运辉和程开颜的情感?是为了满足看家常里短的观众来你这个戏的时候不走吗?
其实不是。那我为什么加进去那段东西呢?
创作过程当中我反复在思考,后来我们得出了答案,其实与程开颜的感情是在展现宋运辉身上人性的维度,他有他的缺陷,他的部分缺陷就是他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他把情感都放在事业上,舍弃和忽略了对于家人的陪伴和一切社交生活,这是他身上的人性,也是社会发展到那个时代的时候,对人的要求。
《大江大河2》,王凯饰演宋运辉、周放饰演程开颜
相比数据,更愿意相信历史和经典作品
娱理:编剧该不该为迎合观众喜好去遵从数据指导?
唐尧:首先,不考虑观众是不可以的,也是不可能的。影视剧是文化产品,既然是产品就要考虑市场、消费者,这不可能不考虑。
但是我们再深一步考虑,观众是谁?谁能代表观众?谁更了解观众?是天天在做大数据,天天在监控弹幕和各种社交软件上发言的那些人,他们更了解观众?还是一个把史书读透,看清楚文化发展脉络的人更了解观众?我认为相对来说是后者更了解一点。
我们未必是说前者不了解,也不能说后者就一定更了解,但我认为人性是共通的,人类面对喜怒哀乐、面对悲欢离合产生的情绪是共通的,既然我们有这样的一个认知的前提,那观众应该能够通过我们既往的知识去完成某种意义上的共鸣。
通俗点说,我们有那么多成功的、经典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电影作品,它们能成为经典,就说明它们实现了普适性,获取了最大公约数的观众的认可,那我们就从这些作品当中提取艺术的规律和审美的方式,也就是学习积累的过程。
现在我们总是说大数据,那大数据有多大呢?或许是大家经常看到的一些社交媒体,但是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的可能只有几十万人,还有很多人默默看了但并不发声。这部分发声的人数放在社会群落里,还是很渺小的,观众真想要什么,其实他们自己也是说不清楚的。
《大江大河2》,王凯饰演宋运辉
娱理:除数据之外,还有一个职位是策划。编剧和策划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唐尧:我觉得没有不合适的人,只有不合适的位置,可能很多编剧都遇到过那种所谓的指手画脚、越俎代庖的策划,我能够理解一部分编剧对策划的情绪。我觉得这来自于两点,一个是他们没有感同身受,另一个是他们不对自己提出的建议负责。
策划在特别前期的阶段就参与进来了,在大纲、创意阶段就给了建议,这个建议好像特别好,但是它一旦阻碍到了故事主题的表达,真到写剧本出来的时候,剧本原来的初衷可能就完全被推翻了。
而在这个剧本的中后期,甚至拍摄到中后期阶段的时候,策划可能早就不知道在哪儿了,或者早就离职了,他们不对自己当初的建议负责。所以,无论是多么好的建议,文学策划说出来的时候还是要谨慎的。
编剧和策划一起的工作不是去追求想象中的完美作品,而是追求最大公约数,最怕的就是每一个人都抱着要做完美作品的想法来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不能感同身受,或者不对自己的建议负责,那这样的建议是不值得被采纳的。
《大江大河》,王凯饰演宋运辉
娱理:正午阳光的文学策划与编剧的沟通合作模式是怎么样的?
唐尧:正午阳光的模式好就好在,在面对整个公司的时候,我们编剧只需要面对文学策划陆维和导演,他们都是会感同身受的人,做管理层一定要有推己及人的情绪和能力,会带入和理解做一件事的难易程度。一位策划感同身受能力强的时候,她非常知道,这段戏可能是编剧击碎自己的灵魂之后才写出来的作品,即便文学策划不满意、或者有别的更高妙的设计,她也不会去伤害编剧的情绪。
陆维是一个非常善良且厚道的人,她非常尊重我的付出和时间,如果实在看不下去了,她一般不说话,然后会酝酿许久才和我说,这个真的是要跟你说一下,这块能不能稍微调整一下,我说可以呀,还有别的问题吗?她说没了。我能感受到她对我的感同身受。
很多管理层和在一线搞创作的人不太一样,往往存在上头动动嘴,底下跑断腿的现象,为什么编剧和策划矛盾重重?也就是这样,很多年轻的策划,他并不知道自己一句意见出来就有可能摧毁这个剧本,有可能会动摇这个剧本设置的初衷。
《大江大河》,王凯饰演宋运辉
娱理:除策划团队之外,编剧和导演、制片人之间的合作模式是怎么样的?
唐尧:正午阳光的导演都是前期很早就参与进来的。在大纲阶段,甚至在创意阶段,导演就定下来了,导演、制片人、策划这几个团队都非常关心编剧,生怕把我们搞垮了。
剧本出来能不改吗?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认知,哪怕是一个进门的动作,一个待人接物的方式,可能每个人理解得都不一样。但像这些小的细节,孔笙导演和侯大大(侯鸿亮)基本不管,他们反而经常说,不改了,往前走,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其实是很尊重我的创作和付出的。
他们希望我能把力量用在开疆拓土上,能够把新情节寻找出来。同时对编剧而言,对资方和导演要有一个校正自己的态度,这是你的第一面镜子,这是作品的第一波观众,如果他们没被感动,那你也就千万别指望这个剧本出来之后观众能感动。当然,最早还是要打动自己,再就是打动导演和片方。
在和导演、制片人聊的过程中,编剧是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态度的,有时候改动和调整剧本,真不是导演和制片人提出来的,侯大大从来不会说,我建议要改这样的话,孔笙导演也不会说,但是聊着聊着,我就会发现,某一个地方是不是没能说服他们,他们会给我反馈说,或许可以更好。
编剧唐尧
反对拍摄期大量修改剧本
娱理:在拍摄期间,编剧是要跟组并修改剧本的吗?
唐尧:跟组的概念,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我们年轻的时候没这词。编剧工作是什么?狭义地说是完成剧本,广义地说是协助整个拍摄方把剧本完成得更好,做成一个更完整、更丰满的影视作品。
在韩国,很多编剧就是制片人,他们每天都会住在组里,这是不是跟组呢?我只是反对用一种歧视性的方式去把编剧分为跟组编剧和编剧,但其实如果编剧没去过现场,他没见过别人怎么拍戏,没去参加过拍摄前的筹备会,拍摄的过程都不知道,他怎么能保证自己写出来的剧本别人拍得出来呢?
编剧写得再有艺术性,写得再个人情感投入,剧本在摄影的时候,就是个指导摄影的文本,这个文本怎么实现?编剧写得氛围上天花乱坠、地涌金莲、无比高妙,到了现场,摄影师还是会问机器架哪儿啊?演员还是会问我怎么演啊?
《大江大河》,导演孔笙正在和杨烁、童瑶讲戏
拍摄现场的情况和工作,编剧是要有所了解的,就像导演要会写一点剧本一样,这是个基本功。
但是编剧把自己的工作渗透到拍摄阶段并不意味着要从头跟到尾,可以参与一点,也可以到后期看看,多做了解和学习,但是拍摄期间大量改剧本,是每一位编剧都难以接受的,所有的制片公司都不应该接受。
如果剧本非得现场大量修改,那为什么开机呢?如果剧本真的说有超过30%的内容必须修改,我真的建议延期,或者别拍,这剧本一定有问题;如果一个编剧坐在房间里面绞尽脑汁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在拍摄现场更解决不了。甚至只会把问题改大,只会把毛病改得更多。
《大江大河》片场,王凯、董子健在阅读剧本
娱理:现在行业新人比较多,可能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有什么话想要告诉他们吗?
唐尧:我真的挺想对那些自己攒项目的朋友们说,如果你们不给编剧安全感,也别指望他能写出东西来,签合同是底限,不是上限,没人能在朝不保夕、时刻被换掉的巨大恐慌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写出好东西来,甚至是写不出东西来。
很多有才华的编剧在年轻的时候都是这么过来的,都经历过朝不保夕的状态。创意行业一定是有风险的,如果追求确定性,那应该去做实业,文化行业就是不确定的。
反过来我想给年轻编剧一句唯一的劝慰就是,安全感只能自己建立,这不是倚老卖老来说这句话,而是作为年轻编剧,第一步先得会写,先自己把这个安全感的门槛迈过去,你自己迈不过去,别人再和你签合同也迈不过去,合同给你保障得再好,也没用。
哪个编剧没废过合同,谁没停过项目呢?编剧自己内心的创作动机,那份创作的安全感是不能完全靠合同来保护的。我们要求资方一定要签合同,但自己心里得知道,合同保护不了一切,能保护自己的就是技术能力,把故事想得比别人好,把人物想得比别人有趣生动,把词写得比别人更劲,谁都换不了你,即便这部戏换掉你,那下部戏一定还有机会。
《大江大河》演员杨烁晒剧本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仅仅是编剧唐尧,很多有着成功作品的编剧都曾在采访中说过,某一些出圈的台词不是我写出来的,是笔下的人物自己说出来的,他们就应该说出这样的话来。
编剧工作最需要创意和灵感,也最需要安全感,希望行业在不断规范的时候,编剧能可以拥有更为舒适且安全的创作环节。
【新国剧访谈录2021】最后一期嘉宾是《山河令》制片人马韬,她将从影视公司的角度来谈及行业中最为关心的话题。
推荐阅读
主笔专栏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击标题可阅读更多娱理精彩内容
2021偶像市场观察 2021训练生市场观察 娱乐圈打工学霸
微信公众号最近更改了推送机制
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
也就是说,需要大家
将[娱理]设置星标
多点在看
这样算法就能
提升我们和你们之间的联系啦
亲爱的你
就能更及时地收到我们的信息啦
↓↓↓